跳到主要內容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20.禁毒經濟學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電子書下載
圖片:....Tim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20.禁毒經濟學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 禁毒的定義。
  • 為什麼禁毒助長腐敗和暴力集團。
  • 為什麼禁毒降低產品安全性。

禁毒

「禁毒」是指政府對於產銷與消費某些特定藥物施加的嚴厲懲罰。禁毒與「罪惡稅」具有本質上的不同,罪惡稅是目前美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為了阻止菸酒消費而施加的高額銷售稅。而美國現代制度中的禁毒,將擁有或銷售古柯鹼與海洛因等藥物視為犯罪行為,不僅處以巨額罰款,還有冗長的刑期。

正如標題所言,我們將在這一課討論禁毒經濟學。利用本書所開發的工具,我們將能瞭解為什麼禁毒將導致我們所熟悉之結果的模式。相比之下,對於經濟學一無所知的人則無法解釋這些模式,對於這些人而言,這些禁毒的結果看來像是與政府政策無關的隨機事件。

在開始之前,我們應該強調,經濟分析本身不能判斷禁毒政策是好是壞。譬如,在判斷政府對販售古柯鹼處以25年徒刑是否恰當之前,公民與決策者應該協作各自的價值判斷。然而,為了讓公民與決策者做出明智的決定,他們必須了解禁毒的全部後果。

當涉及毒品時,問題不再是:「生活在一個有古柯鹼的社會比較好,還是生活在一個沒有古柯鹼的社會比較好?」這種問題並不重要,因為政府無法完全杜絕古柯鹼。相反的,關鍵問題是:「生活在一個嚴懲古柯鹼使用的社會比較好,還是生活在一個不嚴懲古柯鹼使用的社會比較好?」為了想像這兩種不同條件的社會,瞭解禁毒影響的經濟分析相當重要。請記住,說「某件事非法」或「某件事不道德」,這兩者之間有所區別。如果有人認為不應該對外遇處以刑期,並不等於那個人就縱容外遇。

另一個投入分析之前的最後警告:我們在本課中將把重點放在禁毒(通常被忽視)的負面結果。這樣做是因為禁毒的正面結果顯而易見:不少人認為某些藥物使用對個人與社會具有破壞性,所以他們得出結論,政府強力阻止這些行為(還有其它均等行為)的政策有益。以下分析是用來顯示,當政府從事禁毒時,其它事情也起變化。減少和/或污名化使用特定藥物的好處,必須和警察腐敗、幫派鬥爭、過量使用致死等大多數人也認為對個人與社會具破壞性的壞處相比較。[1]

禁毒使政府官員腐敗

在本文中,「腐敗」是指政府官員不履行法定職責,私下收受原先應打擊之毒品貿易成員的賄賂。大多數美國人都清楚墨西哥與哥倫比亞政府普遍的腐敗現象,但許多美國人會驚悉美國法院與警察部門也有著(比較不嚴重)的腐敗問題。

連結禁毒與腐敗的簡單解釋,是禁令將使得製毒業產生巨大的貨幣利潤,讓製毒者有能力(當然還有動機)支付龐大的行賄政府官員開銷。簡單的經濟分析可以說明此現象。

通常情況下,政府試圖透過嚴懲毒販而非用毒者,以杜絕毒品。主要有兩個原因:(1)如果目標是限制毒品消費總量,打擊一個主要供應商比打擊數以千計的潛在客戶,能較佳地利用有限的警力資源,及(2)公眾不會對嚴厲懲罰毒販感到同情,但會阻止對偶發性用毒者的嚴厲處罰。這兩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政府通常對毒販經銷商制定較嚴重的處罰,而不是那些攜有數量僅供個人使用的人。

除了對毒販處以相較於用毒者較嚴重的處罰外,我們還必須考慮,實際上,專業毒販被捕的可能性也高於一般用毒者。[2] 畢竟,專業毒販,尤其是那些大規模操作,必須與許多販毒成員交涉,不管是更高級別的供應商或更低級別的零售商。例如,一個從哥倫比亞購買古柯鹼的毒品「批發商」,可能僱用墨西哥的卡車司機跨越美國邊境進行走私,再分銷給加州各地區的販毒頭頭。如果哥倫比亞、墨西哥或美國的禁毒部隊可以滲透這個過程的任一部分,這個批發商就很有可能被逮捕。他的所有工作內容都涉及違反禁毒法令。相比之下,用毒者冒的風險只在需要購買更多產品的時候,但也只需要與地區經銷商的「小魚」交涉。政府對於用毒者的懲罰,對其生活上的破壞要小得多。

警察腐敗:不只是墨西哥的問題

以下摘錄2008年一篇討論FBI在芝加哥一次釣魚行動的新聞文章,該文說明了強制執行禁毒與警察腐敗之間的連結:

共17人受到起訴,罪名為替大規模毒販提供武裝保全,這17人中包括15名南部郊區的執法人員。這些執法人員顯然以為自己保護的是毒販,但其實他們保護的是FBI探員。

根據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的新聞稿,這17人在遭逮捕後的週二凌晨,分別以8份獨立刑事起訴書,被控串謀攜有與分銷以公斤計的古柯鹼和/或海洛因。

10名任職於監獄與居留所的懲戒人員被控刑事共謀。根據聯邦調查局,這10名懲戒人員與4名哈維的警官及1名芝加哥員警在此次FBI釣魚行動中被捕。

美國聯邦檢察官Patrick Fitzgerald說:「與FBI臥底探員交涉的不是1個或2個,而是15個不同的執法人員,他們貪婪地出賣自己的徽章來協助毒販營利。」

檢方人員說這些人拿了4,000美元的賄賂,在他們以為的大型毒品交易中充當把風與保全的工作。

根據新聞稿,8份起訴書中的7份以一份61頁的FBI臥底探員宣誓書作為基礎,該宣誓書概述執法人員涉及保護高賭注撲克遊戲、保護運送大量現金、2名執法人員實際從事銷售粉狀海洛因,及常規性替古柯鹼交易提供保全等臥底調查報告。

根據新聞稿,一架載著6名乘客的雙螺旋槳飛機於5月13日飛抵西部郊區的杜佩奇機場,3名男子在那裡等待它的到來,其中2名為陪同交易的保全,他們以為自己保護的是大規模毒販,但實際上為FBI臥底。3人登上飛機後夥同另外2名FBI臥底,開始點清4袋旅行袋中據稱至少80公斤的古柯鹼。

宣誓書稱,這2名庫克縣的懲戒人員與該臥底,將旅行袋帶離飛機後,通過機場大廳並把旅行袋放入位於停車場的車內。這2名懲戒人員開著另一部車跟著臥底探員到附近的另一處停車場,臥底探員停下車後鑽入懲戒人員的車內。這3人看著另一個臥底到達停車場拿走旅行袋後開車離開。冒充毒販的臥底探員支付每位懲戒人員4,000美元,據稱是他們與這名臥底在這至少一年以上的腐敗合作關係中,拿到最多錢的一次。

根據宣誓書,17個被告中,有10位庫克縣的懲教人員、4位哈維的警官、1位芝加哥員警。據稱,他們接受4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的金額,提供單次或多次把風工作,並準備在其它執法人員企圖干擾毒販交易古柯鹼和海洛因時介入。

美國聯邦檢察官Patrick Fitzgerald在新聞稿中說道:「理想情況下,應該很難找到腐敗的執法人員,更不應該找到15個涉嫌利用保護人民的槍與警徽,來保護毒販,而不是逮捕毒販。而他們參與這些知悉的大量毒品運輸行為,更是令人震驚。」

新聞來源:「15 Cops Charged in FBI Sting, Drug Dealing Probe」,《CBS 2》,2008年12月2日,http://cbs2chicago.com/local/harvey.police.raid.2.877798.html。

由於毒販與用毒者所面臨的懲罰嚴重度有所差距,相較於初始情況下不受管制的市場,毒品供給下降的速度遠超過需求下降的速度。這會推高毒品的新平衡價格,這意味著貨幣「利潤」,也就是生產毒品的實際開支與最終用毒者支付的毒品價格間的差距,變得很高。下圖說明假想中不受限制以及禁用情況下的古柯鹼市場。


古柯鹼市場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初不受限制時,古柯鹼的市場價格為每克1美元。在此價格下,生產者想賣1百萬克的古柯鹼,而消費者希望購買1百萬克的古柯鹼。

實施嚴格的禁毒法令後,古柯鹼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都向左移。也就是說,在每個給定古柯鹼價格下,生產者願意提供的數量比以前少(因為他們現在可能會被關),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得像以前那麼多。然而,供給左移的幅度比需求左移的幅度要大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在禁毒情況下,新的平衡市場價格是每克100美元,在此價格下,平衡數量降為1萬克。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即使在禁毒法令實施數年後,貨幣利潤仍將維持高位。上圖中的供給曲線左移是因為營運古柯鹼生意的非貨幣風險。而客戶額外支付的價格並不會讓種植古柯的哥倫比亞農民賺得多一點,這種龐大的利潤是為了(在一些人的眼裡)讓古柯鹼生意即使面對重大懲罰風險也能繼續維持。

在這個新的平衡中,說「現在成為古柯鹼經銷商比以前更具吸引力」並不正確。人們基於許多因素選擇職業,賺多少錢只是其中一個。更準確的說,因為新的政府懲罰(還有相應而生的社會恥辱),為了彌補毒販這個職業的新缺點,毒販的「薪水」扶搖直上。這個原則不只適用於毒品,煤礦工人和(常常被搶的)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也同樣支付這類職業風險的危險津貼。不同的是,毒品經銷商的危險並非來自於自然或歹徒,而是政府的司法系統。

「無受害人犯罪」的意義

注意,由於禁毒造成的政府腐敗,範圍遠大於殺人搶劫等傳統犯罪造成的腐敗,這很重要。事實上,在美國,「骯髒警察」幾乎是拿毒販錢的代名詞,沒有人把這個詞用在一個接受殺手賄賂而讓殺手能肆無忌憚地殺人的警察。然而,犯罪集團卻常規性地對員警與其他官員行賄,並獲得販毒行動的官方保護。

要理解這個差距,我們需要反思毒品交易是「無受害人犯罪」的這個常見說法。禁毒法的支持者自然會用這句話不精確來反對,如果失業父親用毒成癮而對孩子施暴,孩子們當然是受害者。但說毒品製造與使用,相較於殺人、強姦與搶劫等傳統犯罪,比較沒有受害者,有一定的意義。差別在於,在「無受害人犯罪」中,參與者都是自願的,在美國,「無受害人犯罪」不僅包括毒品交易,還有賭博與賣淫等活動。這個特徵有兩個重大影響,而這兩個重大影響也有助於解釋禁毒與腐敗間的連結。

第一,員警、法官與其它政府官員,對於向自願支付之客戶提供所需商品這事抱有「別的看法」,這不會讓他們像疏職於防止非自願的人身或財產危害那般有產生罪惡感,這是個簡單的事實。

第二,毒品交易畢竟只是個生意。美國有數百萬計的人願意定期把錢花在毒品上。根據國家毒品管制局2007年的調查顯示,6%的年輕人過去一年內使用過古柯鹼、2%在過去一個月內使用過古柯鹼。[3] 毒品生意比殺手或搶劫銀行的「生意」更有利可圖,這很簡單,因為無受害人犯罪定義中的重要意義,讓毒品交易更容易保持沉默,那些有明確受害者的犯罪,人們可能會報警(然後可能抓到一些不是罪犯的人)或是對媒體抱怨。

我們所提的這些差異,是用來處理「如果我們因為腐敗而合法化毒品,為什麼不合法化謀殺」這個典型辯護。正如我們所言,由於禁毒造成的腐敗範圍遠大於傳統犯罪,其差異源於毒品犯罪的「無受害人」特性。這種差異本身並不能證明毒品應該合法化,但它確實表明禁止不像其它犯罪那麼嚴重的毒品所產生的問題。

腐敗為因也為果

大多數人厭惡系統性的政府腐敗,因為這打破傳統對法律的尊重,也使公民更容易犯罪。然而,以禁毒的情況而言,有個特定的循環。政府腐敗同時是非法販毒的原因與後果。

循環如下:我們已經看到,禁毒通常會使得(新的非法)毒品市場價格暴漲,因為供給曲線左移幅度遠超過需求曲線。這種價格暴漲讓企業家每年可賺數百萬美元,讓他們有足夠的資金來賄賂政府官員,不然這些官員有權逮捕他們。這是非法販毒造成的政府腐敗後果。

然而,事實上,腐敗是非法販毒的必要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腐敗是一個原因。在真正的高壓政權下,毒品交易可以被政府扼殺,例如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如果懲罰夠重也都能貫徹執行,就有可能讓供給和需求大幅減少到,譬如,古柯鹼的新市場平衡量為零。然而,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因為政府本身無法監督自己的員工,而這些員工每年坐收薪俸並努力推卸自己的職責。

普遍的腐敗,讓毒品犯罪分子可以逃避法律規定的嚴重懲罰,因此,毒品供給曲線不若腐敗未發生前那樣向左移動那麼多。簡單地說,相較於自由市場,毒品供給曲線在禁毒情況下會往左移動,直到出現夠高的新市場出清價格,足以讓剩下的生產者們負擔那些緝毒人員與法官等新增的非農夫就業人口。

禁毒促進暴力

大家都知道,毒品交易總伴隨著暴力,通常以幫派鬥爭的形式出現。更糟的是,無辜旁觀者常常在毒販間爭奪地盤時遭受損害。漫不經心的觀察者可能做出結論,認為像古柯鹼和海洛因這類藥物本質上就是在暴力中交手的壞東西。然而,這種解釋是錯的。經濟理論與美國的歷史證明,禁毒導致暴力,而不是毒品本身。

美國的酒禁

歷史證據足以清楚說明禁酒的情況。1920到1933年間,根據《憲法第18條修正案》,[4] 銷售、製造、運輸(用於消費目的之)酒品在美國非法。然而,儘管違法,酒品仍透過走私生產與經銷,飲酒者仍可以在非法經營者手中購買酒品。

禁酒令沒有完全消除酒品使用,卻把整個產業納入組織犯罪的控制之下。在這個通常被稱為「高貴實驗」的禁酒期間,非法酒品交易成為像艾爾.卡彭(總部設在芝加哥)這類暴徒的重要收入,這些收入被用來賄賂政府官員,並聘請其犯罪網路的「戰士」和其他心腹。

就我們的討論而言,禁酒令的重要特徵,是它讓酒品交易像今日的海洛因或古柯鹼交易一樣暴力。1929年情人節大屠殺是一場幫派火拼,艾爾.卡彭的黨羽當街槍殺7名瘋子莫蘭領導之幫派的份子。歷史學家舉出各種兇殺動機,但大家都同意卡彭與莫蘭成為敵人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在非法販酒業務上的競爭。

如果你看過一些禁酒時期黑幫犯罪的電影或真實犯罪紀錄,這些歷史事件並不陌生也不會造成任何困惑。然而,相互競爭的企業家竟然為了酒品而殺害對方這點看來令人驚訝,你能想像明天打開電視看到百威的經銷商下令暗殺海尼根的經銷商嗎?這種事難以想像。

酒品不再受組織犯罪的控制,而是在合法商人的控制下。由於目前飲酒合法,生產商會透過提高品質或削減價格來獲得市占率,根本不會使用暴力來贏得更多的客戶。

另一方面,什麼樣的活動控制在犯罪組織手中?海洛因與古柯鹼等毒品、賣淫、賭博還有短期高利貸款。[5] 簡單地說,就是那些不像已廢禁之酒品那樣,目前仍遭禁止或由政府嚴格監管的領域。

酒禁的歷史紀錄提供非常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我們目前的毒品暴力,原因是政府禁令,而非產品本身。在本節的其餘部分,我們將以經濟推理解釋這個不可否認的連結。

禁毒提高暴力的邊際效益

我們已經看到禁毒是如何提高毒販的貨幣收入。這種價格上漲,大幅提高了增加銷售量與零售市場占有率所獲得的好處。

在正規的合法市場中,競爭往往會將價格壓低到使其貨幣利潤與其他項目差不多的水平。因為生產費用與零售價之間的小幅「利潤」,合法經營的企業無法光從競爭對手那裡挖走幾個客戶就能讓貨幣利潤顯著增加。

相反的,如果古柯鹼經銷商可以從對手那裡挖來幾個常規客戶,他可以預期收入將大幅增長。這是因為他的營運費用大多固定,這意味著,不管他一天賣10克還是100克古柯鹼,成本都相同。注意,這種特性在相當程度上被禁令本身給放大,因為,當經銷古柯鹼非法時,主要的「營運費用」變成精神上的,即,蹲監獄或是被競爭對手殺害的風險。

因為增加個人客戶變得更有利可圖,禁毒會增加使用暴力來恐嚇或實際殺害競爭對手所獲得的(邊際)效益。這是為什麼違禁品產業往往充斥著暴力而合法商人幾乎不會將暴力當作競爭手段的主要解釋之一。

在典型的禁毒經濟學分析中,作者往往會解釋,違禁品產業的生產者無法依靠警力保護與執行合約,所以必須訴諸私人暴力來保護商品。這類解釋往往認為,毒品產業是因為遭受「政府忽視」,而落入無狀態幫派暴力之流。

這類解釋有些落後。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商業關係並不受政府法院保護。透過eBay、亞馬遜和其他機制,美國人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向可能生活在全國各地的陌生人購買商品,通常都是高價值商品。原則上,這些人可以利用訴訟解決欺詐事件,但在實務中,這些交易主要是「自我監管」,透過私營部門主事者的協調以及他們所開發的複雜聲譽系統。[6]

違禁品產業缺乏警察和司法監督這種看法與事實完全相反,這些產業往往最受到政府關注!警方忽略毒販的這個說法是錯的,即便是在內陸城市。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在這些區域的毒品市場價格會下降到(接近)貨幣生產成本,那些青少年會發現當毒販的回報沒有比當送報員好。那些毒品猖獗地區的警方,並不光是友善的公僕,他們肯定執行了禁毒法律,這就是為什麼市場價格維持高價,讓毒販能夠買得起豪華轎車和昂貴珠寶。

鑑於毒販圈內普遍存在的暴力事實,想進入這個行業並賺取大量金錢的任何人,都必須自己讓自己全副武裝,最好是有著殘酷的名聲,因為他無法向警方尋求保護。但這只是附帶觀察。它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毒品產業總是充斥著暴力。乾洗店的老闆不用去擔心來自全國各地的競爭對手拿著機槍到店裡掃射,他在這方面的信心,不能夠簡單地總結為因為他可以報警並懲罰掃射兇手。

乾洗店不使用暴力競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麼做不值得。相比之下,禁毒使得古柯鹼生產商相互廝殺變得「值得」。

禁毒降低暴力的邊際成本

另一個連結暴力與禁毒的因素,是禁毒降低每一次暴力行為的邊際成本。考慮這種情況:百威經銷商不會去找殺手斃了海尼根經銷商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這種舉動可能會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身為合法商人,他可以享受社會威望,假設他沒有逃漏稅,他也不會面臨坐牢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謀殺犯罪的風險極高。

相比之下,一個古柯鹼分銷網絡的頭頭,本來就可能因為付不出賄賂,或是變成那些無法被賄賂之政府官員的頭號目標,遲早要去吃牢飯。因為他必須經常與這些不法分子交涉,他幾乎不用擔心再多一個暴力行為會對自己的社會名聲造成多少影響,當他決定成為毒販時,就已經遺棄社會名聲這個選項。

另一個重要考量是毒品經銷商必須發展出一套犯罪關係網,這使得招「兵」或安排專業殺手去暴力攻擊對手變得更容易。相比之下,合法商人可能不知道該怎麼找到不會失手的殺手,他不會去相信在谷歌搜尋「專業殺手」出現的最高點擊率。

最後,黑市的本質使得暴力成為實用的選擇。如果古柯鹼和其他毒品可以合法銷售,零售商店即使在最嚴苛的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安全措施而安全地營運,例如用防彈玻璃區分客戶和員工。相比之下,禁毒情況下的「打工仔」往往在街上交易,這讓競爭對手弊掉他們的成本大幅降低。

暴力的迴圈

正如腐敗一樣,暴力也有特定循環,暴力引起毒品交易中的暴力。透過我們剛剛討論的使用暴力之效益與成本變化,看來好像不管毒品是否違法,都是同一批人在生產販賣,政府政策改變的,只不過是使得一些性情較溫和的人變成無情的犯罪老闆。

顯然,這不是真實的故事。實際上是禁毒令把一些誠實與非暴力的人趕出這個產業。隨著越來越多人離開,(非法)毒品的供給進一步縮小,從而哄抬價格。然而,這將創造新創業者進入市場的機會。他們不一定是傳統定義上最好的商人,很可能無法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中爬到頂。然而,他們善於智取或以暴力屈服競爭對手,以及腐化政府官員。在毒品產業裡,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那些在其他行業中一事無成的人們,突然出現一個展現「天份」賺大錢的機會。

由於禁止毒品交易,將吸引一些貪圖眼前回報且不顧長其後果的暴力份子,這也難怪,隨著時日推移,禁毒造就了幫派文化。

消費者的暴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關注於毒品交易生產者的暴力。但值得一提的是,禁毒也將使得消費者的暴力趨於上升,原因是價格巨幅上漲。當吸毒者願意做任何事情來取得下一劑毒品時,公民應該先考慮清楚,才建議政府採取會將古柯鹼價格提高1,000倍以上的政策。

禁毒降低產品安全性

然而,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禁毒後果,是產品雜質或消費者誤用所造成的受傷或死亡增加。例如,在開始禁酒的1920年,美國因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數為1,064。五年後,酒精中毒死亡人數翻了兩倍,達到4,154。這種結果讓威爾.羅傑斯諷刺道:「政府以前用子彈殺人。現在是酒。」[7]

這個模式的經濟解釋很簡單。在「禁止」的情況下,業餘愛好者往往在自己家裡製作產品(實際製作地點依不同毒品有所差異)。這使得品質控制變得困難,而且降低產品純度。另一個問題是,非法毒品通常以通用包裝運輸。不會有像泰諾止痛藥那樣保證內容物安全的加蓋密封瓶,也不會有解釋適當劑量的清楚說明。由於難以建立品牌知名度,真正安全的(違禁)藥品生產商在禁毒情況下,無法取得在自由市場中可取得的市場占有率。因此,消費者只能冒著風險,希望他們買的東西不會殺了他們。

解釋過量使用上升的另一個因素,是違禁毒品的消費者傾向於尋求更有力的劑量。為了盡量減少非法購買的次數且更容易隱蔽,酒禁期間的飲酒者可能會換喝威士忌而不是啤酒。這種效應也同樣發生於生產者,或許影響更大。例如,一些在衣櫃裡種植大麻的人,工作空間就只能有這麼多。他將傾向於種植那些藥效最強市場價格也最高的品種。打個比方,如果政府決定禁止銷售與食用蝦子,黑市中出現「巨無霸」蝦的比例可能會增加,相比於零售商可以用大冰箱儲存蝦子的合法市場情況。

禁酒的意外後果

歐文.費雪是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同時也是酒禁的強力支持者。然而,費雪說過:「我獲悉一個令人信服的消息,保守推算,私酒與藥用酒精相比,有毒影響程度約為十比一,也就是說,私酒只需要酒禁前之白酒的十分之一用量,就能達到相同的酒醉程度。究其原因,當然,私酒比起單純酒精,不僅濃度較高,也幾乎無一例外地包含其他更致命的毒藥。」

-Irving Fisher,quoted in Mark Thornton,「Alcohol Prohibition Was a Failure」,《Cato Institute Policy Analysis》,No. 157,1991年7月17日



1 正如我們分析其它類型的政府干預,在這一課中,我們透過檢視毒品管制的後果來探討實務論據。我們忽略基於道德因素的主張(或反對),或是政府行動的適當範疇或財產權等觀點。這些觀點固然重要,但它們不在基本經濟學教科書的範圍內。

2 我們應該澄清,如果沒有定期向警方支付賄賂(「保護費」),專業毒販被逮捕可能性遠高於其客戶。我們正試圖了解禁毒如何改變市場結果,而後就會看到腐敗範疇。

3 見http://www.whitehousedrugpolicy.gov/drugfact/cocaine/cocaineff.html#extentofuse。至於大麻,一項2006年到2007年間進行的調查發現,超過10%的美國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內曾使用大麻。見http://economix.blogs.nytimes.com/2009/08/11/drug-use-across-the-united-states-or-rhode-island-needs-more-rehab/

4 《憲法第18條修正案》實際上於1919年批准,但禁酒令直到1920年都尚未生效。

5 高利貸是指對短期貸款收取高額利率(可能觸犯高利貸法),而且普遍採取體罰以確保還款。

6 確實,如果毒販可能透過信譽良好的第三方電子支付機制進行重大交易,毒品交易暴力的數量將直線下降。不再需要半夜帶著現金手提箱(還有全副武裝的保鏢)到停車場,古柯鹼零售商將百萬美元存入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當零售商收到貨物後再由金融機構將此筆款項轉給哥倫比亞的批發商。(如果哥倫比亞人想確保自己沒有被騙,這個過程可以分階段展開。)毒販不採此種運作的原因並非他們害怕被銀行出賣又不能報警處理。只要有這種情況發生,沒有人會再和該銀行進行交易,甚至是那些跟販毒無關的使用者。現實生活中毒販不能使用我們所描述的簡單機制,是因為政府會以「販毒資金」為名沒收這筆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是因為政府忽視,而是因為政府禁毒,使得毒品交易夾雜更多暴力。

7 死亡統計與威爾.羅傑斯的引言,來自Mark Thornton,《Alcohol Prohibition Was a Failure》,Cato Institute Policy Analysis No. 157,1991年7月17日,參http://www.cato.org/pubs/pas/pal57.pdf

課程小結…

  • 不道德的行為與非法行為,這兩者間有個重要區別。以禁毒而言,支持毒品合法化的同時譴責使用毒品,兩者立場沒有衝突。(正如有些人認為外遇不應處以刑期,但他並不縱容外遇。)
  • 禁毒提高市場價格,從而導致貨幣上的巨額(會計)利潤。因為非法毒品交易如此有利可圖,也因為它是「無受害人犯罪」,禁毒會導致執法人員的腐敗。
  • 禁毒提高毒販對競爭對手使用暴力的邊際收益,並降低使用暴力的邊際成本。此外,禁毒會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偏好「強效」毒品,從而導致更多的過量使用與其他健康問題。

新的術語

  • 禁毒(drug prohibition):政府對於特定藥物的消費、生產與銷售施以嚴厲懲罰,特別是生產與銷售。
  • 罪惡稅(sin taxes):針對菸酒等商品徵收高額銷售稅,目的不僅是提高稅收,同時也鼓勵人們減少購買這些商品。
  • 腐敗(corruption):在毒品交易的背景下,執行公務的警察和其他政府官員未能履行職責,不管是收受毒販賄賂或是自身投入販運毒品。在某些情況下,警察在明知毒販沒有辦法拒絕的情況下直接搶劫毒販(或現金)。
  • 危險津貼(hazard pay):為了吸引工人進入高危險行業必要的高收入。
  • 高利貸(loan sharking):以高利率放款並用非法手段取得還款的做法。
  • 高利貸法(usury laws):利率的價格上限。
  • 固定成本(fixed costs):增加輸出時不會增加的貨幣費用。例如,理髮店每個月的水費將大致相同,不管一天提供1次理髮服務還是100次理髮服務,所以這是固定成本。

問題研究
  • 在禁毒分析中,經濟學扮演什麼角色?
  • 在何種意義上,古柯鹼經銷商在禁毒情況下賺取危險津貼?
  • *什麼是「腐敗」與經銷古柯鹼這類「無受害人犯罪」之間的連結?
  • 禁毒如何提高毒販使用暴力的邊際效益?
  • 禁毒如何導致致命的過量使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