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5的文章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8.勞動分工與專業化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 電子書下載 ) 圖片: Mark Nye, ClubofHumanBeings.com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8.勞動分工與專業化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勞動分工(專業化)與勞動生產力的定義。 勞動分工的優點。 比較優勢原則。 勞動分工與專業化 我們在上一課中學到間接交換,特別是間接交換的做法合乎邏輯地出現貨幣使用的結論,大幅增加了互利交易的範疇。然而,貨幣經濟不僅便於重新組合已經存在的商品。它的主要好處之一是促進勞動分工,意味著人們可以專注於不同商品生產過程的不同任務。 換句話說,我們在上一課理所當然地認為,會出現專注於肉品生產與銷售的「屠夫」,與整天都在銷售鞋子(與提供修鞋服務)的「鞋匠」。然而,這是倒因為果,若是沒有間接交換,特別是貨幣的使用,交換的選擇將非常有限,人們將被迫在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也就是說,如果某個社群只從事直接交換,那麼沒有任何人負擔得起成為鞋匠,他可能因為數個月都沒有賣菜者需要修鞋而得到壞血病。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貨幣的使用克服了這些限制。能夠安排相當複雜的生產與交易鏈,在每一階段中,賣家都能將商品換成貨幣,然後再以買家的角色尋求所需商品的最低價格。鞋匠可以向幾十個專業人士購買商品和服務,即使有些人可能不需要鞋匠的服務。實際上,貨幣的使用,讓鞋匠能夠「幫助」第三方(例如牙醫),然後牙醫「幫助」屠夫(治療他的牙齒),而屠夫再「幫助」鞋匠(提供培根)。只有透過使用貨幣,才會出現高度複雜的「互助交換」,這使得人們能夠進行必要的「勞動劃分」,允許個人專注於特定任務。 要理解分工的重要性,只要想像一下沒有分工的世界。人們不再各自從事不同職業並生產多於己需的商品,而是試著完全自給自足。每個人(或至少每個家庭)將各自種植所需食物、編織所需衣服、打造所需家具、治療自己的疾病等等。顯然,在這樣的世界裡,大部分的現存人口會在一兩個月內死亡,而存活下來的少數倖存者則會處於原始生存狀態,特別是他們所使用的工具磨耗、機器損壞也不再有汽油供應後。 為什麼現代文明會因分工消失而崩潰?快速答案是勞動生產力會直線下降。回想一下,獨自漂流荒島的魯賓遜透過勞動來轉換環境,進而實現他認為更舒適的生活。我們看到,透過儲蓄和投資(用樹枝和藤蔓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7.間接交換與貨幣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 電子書下載 ) 圖片: ramnath bhat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7.間接交換與貨幣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直接交換的限制。 間接交換與貨幣的優點。 貨幣的起源。 直接交換的限制 在第6課中,我們學到直接交換帶來的巨大利益。因為人們往往有不同口味(或偏好),也因為他們經常握有不同數量的各種商品,因此具有貿易收益。人們可以透過自願交換彼此財產,讓每個人在交換後都擁有比交換前更具價值的財產組合。 然而,僅管直接交換使每個參與者都受益,直接交換的效率仍有所限制。事實上,相較於間接交換(將在下節討論),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們只從事直接交換的世界。但為了看出箇中差異,讓我們試想一下,一個人們只進行直接交換的世界。 請記住,在直接交換中,每個人都必須直接使用換得的商品。所以,我們排除任何想把自己擁有的東西拿來換成打算之後再和其他人換其他東西的情況。事實證明,這種限制相當嚴格。 例如,假設某個農人進城想修理他破爛的鞋子,順便買件新衣服。他有幾十顆雞蛋,希望進行交易。這個可憐的農人除了得找到能夠修復鞋子的修鞋匠,還得找到一個當天剛好也需要雞蛋的修鞋匠。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買衣服時。他需要找到一個擁有衣服的人,農人也剛好喜歡這件衣服的款式,對方還得願意用衣服(以可接受的價格)換取農人的雞蛋。 如果你以為農人的處境已經夠艱難了,生產馬車者的處境甚至更糟。當他完成一輛馬車並帶到市場時,他預計要以這個珍貴的商品換得種類繁多的其他商品和服務。但如果這個世界被直接交換所限制,他很可能沒法找到合適的貿易夥伴。這個馬車製造商,不僅需要找到某個擁有他想用馬車換來之物品集合的人,擁有肉品、雞蛋、衣服、牛奶、彈藥等,這個特定的人還得同時「在市場上」尋求一輛馬車。可能性會有多高? 事實上,被直接交換限制的世界裡,甚至可能不會出現馬車生產商或修鞋匠。人們無法專注於某些職業,這太危險了。例如,學校教師可以指導孩童算術跟文法,以換取牛奶、麵包、煤油等各種家長願意提供的商品。但是,如果剛好有一年沒有任何屠夫的小孩適齡受教,這個教師將整整一年換不到肉吃! 所以,我們看到,在直接交換的世界中,人們可能會像魯賓遜一樣過著基本生活。在預設情況下,他們得直接提供自己生活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6.直接交換與易貨價格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 電子書下載 ) 圖片: jpotisch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6.直接交換與易貨價格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為什麼人們相互交換(貿易)。 直接交換以及以物易物的定義。 以物易物如何形成價格。 為什麼人們相互交換(貿易)? 我們在第4課從研究魯賓遜與他和自然的「交換」中,學到很多經濟學。然而,真正的經濟學,研究超過一個人的交換。要了解市場經濟,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個人之間的交換,因為個體間的交換是整個市場經濟的基石。 對於魯賓遜而言,他與自然的每次「交換」,目的都是要造福自己。魯賓遜只會選擇經判斷後認為收益大於成本的選項。 當交換對象不是自然,而是另一個人時,也同樣如此。由於我們(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假設一個具有安全財產權的市場經濟,我們知道交換雙方只在收益大於成本時才會自願交換。換句話說,雙方都預期交換之後的情況會比交換之前好。 這怎麼可能?資本主義的一些批評者認為,如果一個人因交換而收益,另一個人就必須因此犧牲,他們認為,一個人的收益轉化成另一個人的損失。但是,這些批評是錯的!記住,偏好是主觀的。假設,蒂娜帶著柳橙來學校,而山姆帶著蘋果來學校。要是蒂娜喜歡蘋果勝於柳橙,而山姆喜歡柳橙勝於蘋果,這一點都不奇怪。如果蒂娜和山姆瞭解對方的困境,他們將樂於交換。 在預測什麼會讓自己更高興時,人們常常犯錯。例如,也許山姆體內的酸性物質過多,吃了柳橙後產生燒灼感,所以吃完兩口後就把它扔了。在這種情況下,山姆會後悔稍早和蒂娜的交換。但即使是這樣,重點是,交換的那刻,雙方(預期)會從自願交易中受益。只要交換自願且誠實,換句話說,只要不是被強迫或欺騙,人們可以透過選擇將自己的財產與他人的財產交換,來實現更多目標。 直接交換/以物易物 我們最終想解釋涉及貨幣的交換。對於多數讀者而言,這意味著解釋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因為它們被用來交換成美元、歐元、日元等。我們將在下一課解釋這些原則。剩下的這課中將解釋不涉及貨幣之交換背後的原則。具體而言,我們將重點放在(經濟學家所稱之)直接交換,或稱以物易物。 在直接交換中,雙方當事人會「直接」使用他們交換得來的東西。蒂娜和山姆的故事涉及直接交換,因為這兩位學生都想消費對方的水果。 直接交換(或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