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文】價格詐欺:真正問題所在


組織犯罪|11. 價格詐欺:真正問題所在

作者:Thomas J. DiLorenzo
譯者:吳莉瑋
圖片:Poster Boy NYC via photopin cc

在 1980 年代最重要的租稅改革主要有兩點,一是根據通膨調整的聯邦所得稅指數化,二是將 15 個稅級減少為 3 個稅級。在那之前,一般中產階級光是因為貼補生活費用提高的加薪,就已經被推到較高稅級。由於連續幾年基本生活費用的上漲,使得一般人繳完稅後可以帶回家的收入減少,肥了政府,一般公民的日子反而更苦。

在這樣腐敗的劇本下,美聯儲會印製超量貨幣來創造價格通膨。價格通膨會提高生活開銷[因為生活開銷提高而普遍會補償性加薪],最終會導致「稅級爬升」與納稅總額提高。當納稅人受苦時,聯邦政府的預算反而獲得膨脹。政客不會去主張加稅來獲得選票,通貨膨脹就可以達到相同效果。這種效應簡直是無形的加稅(這並不表示有形的加稅比較好)。

多虧了所得稅指數化,聯邦政府不再能用通貨膨脹這種方式掠奪中產階級。但是州與地方政府仍能透過房地產稅達到效果。不需要任何政客呼籲加稅,只要房地產價值上升,房地產稅額自然會上升,就像 20 世紀這前 7 年一樣。房地產稅替政客們完成這類見不得人的工作。

因此,當美聯儲的貨幣擴張政策造成房地產泡沫時,房地產大幅增值的同時房地產稅也跟著大幅增加。(地方政府為了維持總稅收[房產價值與稅率相乘之結果],房地產泡沫崩解後渴望能增加房地產稅率。)

舉例而言,馬里蘭州政府宣布該州 2005 年的房地產稅收較 2000 年增加了 35% 。這並不表示在此期間州政府的「服務」質量改善了 35% ,市民不過就是多付了 35% 的稅來維持相同[或更糟]的政府「服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