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作】為什麼宗教人士苦於經濟學|Why Religious People Struggle with Economics


文:吳莉瑋
圖:RubioBuitrago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譯《It's a Jetsons World: Private Miracles and Public Crimes》書中的「Why Religious People Struggle with Economics」,Jeffrey A. Tucker認為,近代宗教人士未能深刻理解「稀有性」,這導致了他們缺乏理解經濟學的基礎,透過這個例子,闡述稀有性與非稀有性資源的差別,以及為什麼非稀有性資源不應該要設定「財產權」的原因:結果就是當今世界的智慧財產權混亂。

為什麼宗教人士苦於經濟學|Why Religious People Struggle with Economics

作者:Jeffrey A. Tucker
譯者:吳莉瑋

多年來,對於宗教人士總是苦於經濟學術語這點,我感到困惑。但這個問題只適用於現代宗教,經濟學這門學科源於15到18世紀西班牙天主教的系統化經濟原則。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大多數在天主教界裡頭出現的經濟學簡直難以閱讀。這種失敗從左派蔓延到右派,也可能出現在「進步主義」或「傳統主義」的出版物。在圖書出版業中,這種問題的普遍程度,使得審閱新書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這不只是作家本身的問題,雖然他們可能在各種事務中都充滿信仰與道德,但他們一點也不懂什麼是經濟理論。這個問題更根本:否定科學有效性的普遍傾向。經濟學被視為一種偽科學,發明來阻撓實現社會正義與完美道德烏托邦的信仰。因此,他們將這整個學科視為可忽略,甚至是邪惡的論述。整個經濟學主題彷彿落在他們的知識地圖之外。

我對於現存狀況為何存在,有個新理論。那些在宗教環境生活與工作的人,所面對的主要是無限的商品。像是得救、聖徒祈求、本質上可以無限複製的祈禱、文本、圖像和歌曲,這些都是非稀有性商品,它們的本質,使得它們無須分配、取得或就去選擇如何分流。

它們不佔實際空間。人們可以無限重製。使用它們後不需再用其他東西取代。它們不隨時間貶值。無論用了多少次,它們仍保持完整。因此,它們不需要節約。出於這個原因,它們不需要用於分配的產權。它們不需要定價。它們的分配與取得沒有任何問題。它們是經濟學家所謂的「自由財(free goods)」。

對於一個主要在非稀有資源環境裡存在、生活與思考的人,那些與稀有性相關的問題(這是經濟學關心的重點)永遠都難以捉摸。可以肯定的是,把恩典、思想、祈禱和圖像當成商品看來似乎很奇怪,但「商品」這個詞只是用來形容人們想要的東西。還有一些東西我們可能會形容為「非商品」,那些都是沒有人想要的東西。所以使用「商品」這個詞並非爭點。真正需要解釋的,是祈禱、恩典、文字、圖像和音樂都是非稀有商品,而無須經濟地使用。

讓我們回到討論主軸,考慮稀有商品與非稀有商品之間的差異。「稀有商品」這個術語並非是用來指涉實際存在的數量,而是用來指涉可用商品量與商品需求之間的關係。如果這些商品在免費狀況下的可用數量,少於人們想要擁有的數量,就可以被認為是稀有商品。這意味著,只有有限的數量可被分配到那些想要它們的人手上。

「稀有性」是物質世界無法迴避的事實,因為這個原因,人們產生經濟特性。只要我們還生活在這苦海(lacrimarum valle),就沒有天堂。可使用的任何商品總是稀缺。無論社會繁榮或貧窮,都存在這個事實;只要物資有限,就需要透過某種分配系統來分流,這個系統不由任何人制定,而是從成千上萬次的交換、生產與經濟化使用中生成。這個,是經濟科學所致力於處理的經濟問題核心。

我們幾乎不可能將有限的東西當成非稀有。就算是,譬如說,兩個人住在桃花源裡,周圍被香蕉海圍繞。在這種狀況下,香蕉可能是非稀有商品。假如香蕉都不會壞掉,它們可以食用而且吃不完。但另一個出現的條件,則是這個桃花源和世界上其它地區之間不會出現自由貿易,除非其中一個桃花源居民想到要把桃花源裡無限的香蕉拿出去和外頭香蕉稀缺的世界裡套利。這樣的話,香蕉將會出現價格而被稱為稀有商品,而不是非稀有商品。

在香蕉桃花源以外的真實世界,非稀有商品是一種特殊性質。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通常能夠無限複製,就像數位檔案,或是某人從圖標中得到的靈感,靈感可以無限複製。

談個例子,想想麵包與魚,這是所有福音書的作者都記載的耶穌生命事件。耶穌對眾人說話,但聽眾開始飢餓。使徒身上只有五個餅跟兩條魚:這些都是稀有商品。他們可以把它們拋到空中,但只會得到一場搶食騷亂。他們也可以用經濟手段分配他們的食物,開市並用高價賣出他們的食物。這兩種解決方案都會產生離譜結果。

不過,耶穌有不同的想法。他透過重製食物而把食物從稀有商品變成非稀有商品。眾人吃得飽足。但食物最終還是變回稀有商品,因為故事的結局是耶穌要他的使徒去蒐集那些沒吃完的食物。為什麼要蒐集非稀有的東西?顯然,奇蹟有開始也有結束。

這個故事清楚地說明了稀有商品與非稀有商品之間的差異。耶穌常常將這種區別用在他的比喻中,他所說的這些稀有性世界的故事,大多是為要讓人們注意到非稀有世界的真理。想想那些用低價買珍珠再用高價賣出的商人。他找尋最高售價,只是為賣出珍珠以後再去買珍珠。當然,珍珠彰顯了神的愛與救贖非稀有,因為每個想要的人都能獲得這些。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被非稀有商品給包圍,像耶穌的麵包與魚那樣。所有的想法都帶這種性質。我可以想出一個主意並與你分享。你可以擁有這個想法,而且你不會因此就把這個想法從我身上帶走。相反的,你持有的想法翻版就像我一剛開始想出來的原始版本一樣真實與完整。說話就是這樣:我不需要為了留給自己一些而扣留它們!曲調也是如此。我可以唱段調子給你聽,你可以跟我唱同一段調子,而你這麼做並不會讓我無法唱我的調子。這是完美的複製,而且可以無限複製。

但是,在稀有資源的領域中,運作方式則全然不同。譬如說,你喜歡我的鞋子,想要擁有它們。如果你把它們從我這拿走,我就不再能夠穿它們了。如果我想要再擁有它們,我得把它們從你那拿回來。這些商品之間是一種零和較勁。這意味著,得有一種系統來決定誰可以擁有它們。宣布應該要有所謂社會主義的東西,讓所有社會上的人不知怎地都擁有我的鞋子,這一點意義也沒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這點,因為鞋子是稀有商品。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純粹是幻想,對於稀有商品而言是個毫無意義的夢想地。

稀有商品與非稀有商品之間的差別,早就在基督教環境中受到注意。聖奧古斯丁曾一度受到挑戰,必須去解釋為什麼耶穌可以替天父發聲,畢竟耶穌與天父是分開的。他回答說,話語有著特殊的非稀有性,所以兒子可以和父親說著同樣的話,傳達同樣的想法。

這在地球上也同樣為真,聖奧古斯丁繼續說道:
我用來穿透你思想的話,每一位聽者都持有它們,但它們都不會影響其它人的持有…我不用去擔心把話說給你聽會其它人就聽不到我的話。相反的,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聽下一切,你不用去否認其它人的耳朵與心智,你可以將這些留給所有人。但鑒於每個人不同的記憶缺陷,那些聽我說話的人都無法聽到全部,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聽進一些。
在說這些話時,聖奧古斯丁建立也追隨了禁止買賣非稀有資源的傳統。猶太人的《哈拉卡法》,禁止拉比(譯註:猶太宗教領袖)或教師從傳授妥拉(Torah)的智慧中獲利。可以用傳授時間收費、對使用建物收費、用書收費等等,但是不能用知識本身收費。妥拉應該是「自由財」,每個人都能取用。基督教禁止買賣聖職(Simony)也源於此思路。

非稀有商品應該免費,這是道德規範。它們的分流沒有物理上的限制,沒有所有權的衝突。它們不需分配。但這點不能適用在物質商品上。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點,讓我們試著想像,若是像救贖那樣的非稀有物變成必須分配的稀有物時,事情會變得如何(救贖可以無限複製,所以是非稀有物)。譬如,耶穌不對所有人都提供救贖,而只提供有限的名額,1,000個好了。他可以讓他的使徒來負責分配。(當我對某個未信教的朋友提到這點時,他說:「你的意思是像天堂的門票嗎?我在伊斯坦堡的清真寺買了五張!」)

使徒們立即面臨了嚴重的問題。他們要馬上分出去,還是在1年內或10年內慢慢分出去?或許他們會認為再過100年就末日,所以他們會限制每年只給出10個救贖機會。或者是,他們可能要省著點用個1,000年。無論如何,他們將不得不樹立分配的規則。也許將基於個人顯示的美德、貨幣支付、家族譜系等等。

無論結果如何,要是耶穌沒有把救贖變成非稀有商品,而是由教會負責分配的限制供應,基督教的歷史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不會出現任何傳播福音的文字。更別說是浪跡天涯傳教或者是變成漁人的漁夫(fishers of men)。在有限供應下,救贖不能被複製。例如,使徒選擇了想救贖的第1,001人,那第1個獲得救贖的人將被剝奪永生。

這聽起來很荒謬,甚至是可怕,但是,這卻是現實世界中所有存在物資的情況。所有稀有物資的數量都固定,都必須分配。就算是在經濟高速成長與科技進步的條件下,同一時間內可以存在的所有商品仍然有限,沒有辦法不透過規範或財產權而分配,不然就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生產的另一個稀有要素就是時間,這也必須透過某種手段而分配。

因為救贖確實是一種非稀有商品,所有想要的人都能取得。聖徒的禱祝也是如此。沒有人會因為索求聖徒的禱祝而受拒,但也沒有人知道,聖徒的禱祝是否也同時讓其他人受用。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聖徒的祈禱時間沒有限制。確實,救贖的無限性,正是那些音樂、文字、圖像與教導等各種形式之非稀有商品的原型。

想想那些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非稀有商品的人們。可想而知,他們從這些商品中獲得巨大的權力與榮耀。而這些正是那些宗教人士傾注心力的所得。這很美妙,確實,要是沒有非稀有商品,人類的文明很可能轟然倒下,並退回動物的水平。

與此同時,世界並不只有非稀有商品。經濟問題涉及了稀有資源的議題,這對地球上生命的蓬勃相當重要。這些有限的資源都遵循經濟法則。我們不敢忽視它們,也不會忽略試圖解釋生產與分配它們的系統。請注意,耶穌的比喻涉及了這兩個領域。我們所有人也都應該如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