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莉瑋
圖: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via photopin cc
在一般用語中, Entrepreneurship 存有許多歧異,由於我的中文不好,還沒找到可以恰當翻譯 Entrepreneurship 的詞, Entrepreneurship 通常會被用在討論草創時期的企業活動,然而, Entrepreneurship 在 Mises 的 Human Action 中有較為廣泛的定義,他認為 Entrepreneurship 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其中一種功能1,考慮到往後的討論將著重在分析市場經濟活動上,暫且先使用「企業家行為」這個名詞來代表 Entrepreneurship。
在個人的定義中,「企業家行為」具有兩個要件,第一,是個體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第二,是個體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的結果,此外,企業家行為有廣義和狹義的指涉:廣義而言,「企業家行為」可以用來泛指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運用手上資源來增加滿足感或消除不安適感,並承受後果的所有行為;狹義而言,「企業家行為」指的是個體為了在市場上獲利,藉由自身對世界的理解、認知等理知能力進行計畫、分析與判斷後,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所做出的「經濟活動」。
由於個體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因此,「企業家行為」可能會因為成功而讓行為人獲得利益,但也可能會因為失敗而讓行為人承擔虧損。接下來,會先解釋企業家行為的定義、舉例說明企業家行為的廣義與狹義指涉後,針對企業家行為在市場上的功能做介紹。
【企業家行為的要件】
企業家行為具有兩個要件,第一是行為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第二是行為人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的結果。
在「不確定性(Uncertainty)」文的討論中,可以知道,所有的個體行為都是基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我們在談論企業家行為時,則要將不確定性的程度也一併納入考量,也就是說,當一個行為的不確定性程度比較低時,企業家行為的程度較低,而一個行為的不確定性程度較高時,企業家行為的程度較高。
其次,雖然所有的行為都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個體有時候不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的結果,只有在個體不論行為成敗都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結果時,才算是企業家行為,反之,若是個體不須直接承擔行為結果,那麼這個行為就不能算是企業家行為。
舉例來說,行為人爲了填飽肚子,可以選擇吃一塊雞排或者是吃一條芋泥蛋糕,這種狀況下,行為結果的不確定性是很低的,行為人可以很充份地預測這兩種手段都具有某種程度的止飢效果,而且行為人也必須承擔萬一行為失敗時就必須挨餓的後果,因此,選擇哪種食物來止飢的企業家行為成份較低。
另一方面,選擇與哪個追求者交往以獲得人生幸福,這個行為的不確定性是很高的,行為人難以充份預測和哪一個人交往才會獲得比較多的幸福,而且行為人也必須承擔行為失敗時無法獲得幸福的後果,因此,爲了獲得幸福而考慮、選擇生活伴侶的企業家行為成份較高。
從上面的例子可知,儘管不確定性的程度有高有低,只要行為人必須直接承擔行為後果,就是一種企業家行為,換句話說,即使行為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但行為人不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結果的,就不能稱做企業家行為。
例如,負責規劃執行土地開發案的公務員,雖然開發案是否能如預期的在不傷害環境與人民權益狀況下獲得計劃中的經濟效益,具有相當高的不確定性,但是,不管開發案成功與否,負責執行計劃的公務員,理論上都不會因此獲得較高的薪水(假如計劃很成功)、必須自掏腰包回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或者是被因為土地不當徵收而憤怒的人民起訴求償(就算真的發生也是國家用國民自己繳的稅來國賠),像這種個體不需要直接承擔行為結果的,都不是企業家行為。
又例如,一間銀行總裁在經營不善、過度放款導致可能破產的情況下,政府取代銀行股東而由全民的稅收來承擔該間銀行本來應該要負責的債務,又或者是,經營不善而且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的科技公司經營者,要求政府提供大量人為所致的低額貸款,這兩種個體不直接承擔行為結果的,也不是企業家行為。
【廣義的企業家行為】
廣義的企業家行為,可以用來泛指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運用手上資源來增加滿足感,或者是消除不安適感的各種行為,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中有許多選擇、判斷與決策,都是高低程度不一的企業家行為。
要選哪一部電影才會獲得最高程度的放鬆、今早出門是否要攜帶雨具、應該說什麼話才會獲得老闆原諒開發案搞砸的事、要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才能克服疾病恢復健康、要接受哪一間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才能獲得心中期望的工作成就與生涯發展、吃麵包好還是吃白米飯好、要不要闖這個路口的黃燈避免上班遲到等等,各種行為人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時,需要運用理知能力考量應該採取哪種手段來達成行為目的,並且不管行為成功與否都需要直接承擔後果的,都是廣義的企業家行為。
【狹義的企業家行為】
雖然企業家行為具有廣義的指涉,但一般在生活用語中,企業家行為偏向採用狹義解釋,狹義的企業家行為,特別是指,個體為了在「市場」上獲利,藉由自身對世界的理解、預測等理知能力進行分析、判斷後,計劃、運用自己現有的資源所做出的「經濟活動」,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個體進行「企業家行為」時,可能會因成功而獲得利益,也可能會因失敗而承擔虧損。
換句話說,狹義的企業家行為,特指個體在市場中的行為,在「市場、價格與貨幣」文中,提到市場是一種「眾多交換行為的集合」,而交換行為,不管是直接交換或間接交換,都是參與交換的各個體以自己所現有的資源進行雙方自願性的交換,並雙雙獲得比交換前更多的滿足感。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個體間的交換行為大多是間接交換,在複雜的間接交換系統中,大多數的行為人都能接受將自有物品拿到市場上先換成貨幣後,再用手上存有的貨幣去市場上換得自己所需的其他物品,雖然最終目的仍然是用貨幣這種間接交換媒介,換成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但是「貨幣」這樣物品,隨著市場的接受度增加,也開始不只是間接交換媒介,「貨幣」這個特殊物品,除了能夠間接提供滿足感外,還具有直接提供滿足感的功能。
當個體願意從市場上用物品換貨幣時,表示個體認為這些貨幣可以在未來的不特定時間換得一定數量的不特定物品,因此,有一些個體,在取得貨幣的當時就已經獲得滿足感,或說是,消除了對於未知未來的不安適感。
由於貨幣的功能漸漸從單純的間接交換媒介轉變為直接交換標的,市場上的個體傾向於願意先把物品換成預計會握持一段時間的貨幣。
【交換標的與市場價格】
在交換行為中,可以拿來交換的標的是很廣泛的,不管是直接交換或者是間接交換,只要對方可以提供對自己而言有價值的東西,交換就可能會成立,我們關心的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交換,也就是交換雙方的其中一方是貨幣,另一方是無形的服務或有形的產品。
無形的服務有很多形式,大多以「勞動」的方式呈現,勞動是把個體的生理功能和表現當做行為手段來運用2,譬如提供定時的看護、保姆、侍者、組裝線人員,或是依個案而定的醫療服務、法律顧問、算命占卜等等。而有形的物品泛指各種不動產與動產。
這些交換標的在市場上的價格,則與市場上願意拿貨幣與其交換的各個體主觀評值有關。不同的交換標的,會因為品質、取得難易度、數量、可提供的滿足感程度等等客觀與主觀上的差異,而在不同的個體間有不同的主觀評值結果,通常我們在提及「市場價格」時,意思是,同一樣物品在市場上可以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評值結果,換句話說,市場價格總是浮動的,會因為參與評值的個體需求而有所變動。
特別要提到的是,無形服務的價格並不是爲了消耗的勞動而給付,而是爲了勞動所獲致的成果而給付,不同勞動的成果在質和量上都有很多的差異,我們不可以無視這種差異,各個人所能做的工作是不同的,因為人是生而不一樣的,又因為他們在生活過程中所得到的技巧與經驗,使他們的能力更加差異化3。
【生產】
在市場上,有些交換標的的評值結果總是比較高,有些交換標的的評值結果總是比較低,於是,部分在市場上參與交換的個體發現,有時將手上不同的交換標的重新安排、轉換、組合成一個新的交換標的時,這個新的交換標的有可能會獲得比原先的交換標的更高的市場價格,這種將 A、B、C 組合成 D,並且預期 D 的市場價格 Pd 要比分別單獨交換 A、B、C 的市場價格總和 Pa+Pb+Pc 還要高的行為,稱為「生產」。
生產不是一個創造的行為;它不產生未曾有的東西。它是把某些既存的元素經過安排和組合的一個轉變。生產者不是創造者。人,只在思想方面和想像方面會有創造性。在外在現象的世界中,他只是一個轉變者。他所能完成的,不過是把可用的手段,用適當的方法組合起來。所謂適當方法,即按照自然法則去作,於是所想達成的結果一定可以出現。4 via 人的行為 p206【企業家行為的市場功能】
個體在市場上進行企業家行為時,會運用自己的知識,安排或重新組合自己現有的資源(計畫、生產),並且在市場上提供各種交換標的,期望能夠藉由這些交換標的換得更多的貨幣。
因此,所有市場上的個體都可能會進行企業家行為,同樣地,所有市場上的個體也都可能會將手中持有的貨幣進行直接交換,換成自己所需的物品或服務,也就是消費行為。企業家行為與消費行為是人們在眾多經濟活動中的其中一些功能。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許多種角色,同一個人可能同時兼具企業家、僱員、股東、消費者等等身份,因此,在分析經濟活動時,我們不能將企業家行為看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要以個體所作出的行為表現而定。
由於企業家行為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貨幣」,或是比交換前所持有的還要多的「具有市場價值的物品」,因此,當個體在進行企業家行為時,他所考慮的是自己所提供的物品能不能夠獲得市場上進行消費行為的個體的歡迎。
因為提高消費者的滿足感,就相當於提高消費者對於自己提供的物品的主觀評值,爲了能夠獲得消費者歡迎而達到獲利的行為目的,企業家行為所提供的交換標的務必要能提高消費者的滿足感,換言之,透過眾多個體不斷地在市場上進行企業家行為,市場上會傾向不斷地出現更受歡迎、更能滿足消費者的交換標的。
相反地,如果市場上的企業家行為消失,就是個體並不在乎是否要提供受歡迎的交換標的,個體交換的動機只會拿現有的交換標的來市場碰碰運氣,這可能會造成,交換效率的低落,市場上有大量找不到合意交換的物品,人們沒有辦法有效透過交換來獲得更多滿足。
不同個體在同一個市場中提供類似的物品,這種狀況也就是交換行為裡的競爭,競爭也是市場的其中一種功能,往後會另文繼續討論競爭、獨佔、資源分配等等市場現象,這裡就先跳過。
【企業家行為評估手段的工具】
企業家行為是想透過生產手段來在市場上獲得比生產前具有更高市場價值的交換標的,所以,除了依賴企業家的自身理知和對未來的預測外,面對許多可以採用的生產手段,企業家必須要有一個客觀的評估工具。
在「市場、價格與貨幣」文中,提到:
在市場中,存有各式各樣可供交換的物品,每種物品在不斷地個體自願交換行為中會產生各種價格,就像剛剛舉例的,一頭野豬的價格可能是五十顆芒果,一顆芒果的價格可能是五十分之一頭豬或半隻豬後腳,由於這些「間接交換媒介」在交換行為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因此,一樣物品進入市場進行評值調整後,通常都會產生一個以「間接交換媒介」為單位的「價格」。
這種以「間接交換媒介」為單位的「價格」,使得各種不同的物品間出現比較基準,當一樣「間接交換媒介」普遍到幾乎在市場裡的所有個體都願意接受時,就會形成「自然貨幣」,此時,幾乎所有拿到市場上可供交換的物品,都能夠有同一種單位的「價格」,這使得「經濟計算」成為可能。
「經濟計算」是將個體在選擇行為手段時的重要評估工具,有了「經濟計算」這個工具,即使個體在做決策時的評值過程完全主觀,仍然可以有效地評估出哪一種手段花費比較少的資源達到目的,或是說,哪一種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達到目的。要澄清的是,雖然經濟計算能讓企業家有個評估的標準,讓企業家能以工程模式來面對不確定性,但是最終作選擇的時候需要仰賴企業家以投機模式來進行理知判斷、選擇,有的時候,面對難以控制的狀況時,企業家仰賴的可能只是運氣,也就進入賭博模式。
企業家行為的過程中,個體會不斷地在賭博、工程與投機模式中切換,企圖選擇出最有效率、最有機會達到行為目的的手段。
【獲利與虧損】
雖然,交換行為能夠成立,代表交換雙方都獲得比交換前的狀態更多的滿足感,但是,交換行為怎麼會有獲利和虧損的說法呢?
其實,獲利和虧損是基於「經濟計算」的一種定義行為成功與否的標準。例如,如果個體透過生產,將 A、B、C 組合成 D,結果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換時,發現市場價格 Pd < Pa+Pb+Pc,就叫做虧損。反之,若是市場價格 Pd > Pa+Pb+Pc,就叫做獲利。
進行企業家行為時,個體必須直接承擔行為的結果,因此,只要企業家行為所採用的各種手段,都符合「財產權的理論規則」,不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就沒有什麼叫做「合理的虧損」,當然也沒有什麼是「合理的獲利」。
要特別說明,交換行為中,即使有一方是虧損,這個交換行為只要能成立,仍然是會提供雙方更多的滿足感,例如,小雜貨舖的店主將進貨時一包 50 塊的麵包,趁著快要過期不能食用前,以一包 20 塊賣出,此時,即使對於店主而言,這個交換在經濟計算的標準上是虧損,但事實是,如果店主不以 20 塊賣出,那麼虧損的會更多,因此,這個交換行為,使得交換後的虧損比交換錢的虧損少,所以對於店主來說,這個交換行為依然是能消除不安適感。
註1:The entrepreneurs, capitalists, landowners, workers, and consumers of economic theory are not living men as one meets them in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history. They are the embodiment of distinct functions in the market operations. (Mises, Human Action, p252, 1998)
註2:The employ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life as a means is called labor. (Mises, Human Action, p131, 1998)
註3:Men do not economize labor in general, but the particular kinds of labor available. Wages are not paid for labor expended, but for the achievements of labor, which differ widely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 Work which various people are able to perform is different because men are born unequal and because the skill and experience they acquire in the course of their lives differentiate their capacities still more. (Mises, Human Action, p134, 1998)
註4:Production is not an act of creation; it does not bring about something that did not exist before. It is a transformation of given elements through arrangement and combination. The producer is not a creator. Man is creative only in thinking and in the realm of imagination. In the world of external phenomena he is only a transformer. All that he can accomplish is to combine the means available in such a way that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nature the result aimed at is bound to emerge. (Mises, Human Action, p140, 1998)
留言
張貼留言